为促进学术交流,提升科研能力,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,10月16日,我院在东校区一教101教室举办了第23期财经学术论坛。辛莹莹博士、左静璇博士、徐子桐博士分别做了学术报告。我院40余名中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论坛讨论及交流,论坛由王佳琪博士主持。

首先,辛莹莹博士分享了《CEO Left-handedness and Readability》。该研究探讨了CEO的左撇子特征对企业年报“管理层讨论与分析”(MD&A)可读性的影响。基于神经科学与心理学的相关发现,左撇子者通常具有更强的脑区间连接与适应性沟通能力。为验证这一特质是否体现于文本披露,该研究针对1994–2023年间美国S&P 500企业的1193位CEO(其中62位被识别为左撇子)进行分析。通过构建综合文本可读性指标,研究发现:左撇子CEO所在公司的MD&A部分显著更清晰易读。该结果在多项稳健性检验中保持成立,并进一步伴随更低的权益资本成本与更少的盈余管理行为。研究首次将“用手习惯”这一生物学特质引入信息披露研究,揭示了CEO个体差异对公司报告质量的影响,为管理层个人特质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证据。

其次,左静璇博士作了《如何进行案例探索:从现实矛盾到科学问题》的经验分享报告。左静璇博士通过对其已发表论文《控股股东私利行为与债权人保护——以怡亚通终止股份回购事件为例》的剖析,系统阐述了案例研究的核心方法关键在于完成“从现实矛盾到科学问题”的三级跳跃。首先,要敏锐“发现现实问题”(如怡亚通小债权人联手叫停大股东回购);进而深入“思考矛盾点”,剖析现象背后异化的利益冲突(如股东风险转移与债权人利益受损);最终精准“凝练科学问题”,将其抽象为可研究的理论机制(如债权人保护路径与治理角色)。整个过程强调理论模型的构建,并确保行文始终保持整体性与一致性,从而将一个生动的中国故事升华为具有普适意义的学术贡献。

最后,徐子桐博士作了《From Stimulus to Strain: How Provincial Fiscal Spending Shaped China's TFP Growth in 2001–2018》的学术报告。该研究通过估算TFP指标,旨在揭示财政支出如何通过资源再分配机制影响TFP。研究发现,财政支出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呈现逆转,揭示了资源再分配在财政政策影响生产率过程中的核心作用,强调未来的财政政策需在产业支持与市场竞争之间取得平衡,并随经济结构与企业构成的变化而动态调整。
财经学术论坛为学院教师搭建了内部科研经验交流、学术前沿分享、科研促进教学的交流平台。此次论坛讨论气氛热烈,参会教师收获颇丰,论坛不仅有效促进了学院内部的学术对话与潜在合作,更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热情与创新动力。
文:王佳琪,审核:向凯